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退变椎间盘中新生血管与VEGF、bFGF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探讨VEGF、bFGF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及其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 将58例来源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所取得的椎间盘组织,与12个取自腰椎骨折脱位行前路手术者(6例)的正常椎间盘(L1~5)组织进行对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检测各自椎间盘组织中的VEGF、bFGF的表达.结果 年龄与CD34、VEGF、bFGF表达阳性率无关(P>0.05).病程超过1年者CD34、VEGF阳性率明显低于1年以内者(P<0.05),bFGF阳性率与病程无关.游离型与突出型CD34、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隆起型(P<0.05),bFGF阳性率在3种突出类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CD34、VEGF和bFGF阳性率两两相关(P<0.05).结论 VEGF与bFGF参与了退变椎间盘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并可能有协同作用,提示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启动作用,而bFGF的作用则贯穿椎间盘退变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用于骨组织蛋白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提取骨组织蛋白的可行性和效率.方法 采用盐酸脱钙法和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分别用于骨组织蛋白的提取,并对两种方法的提取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可获得较高的骨蛋白提取率,与盐酸脱钙法相比,分子条带分布范围相近,且不受骨髓造血组织影响.结论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可以用于骨组织蛋白质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颈椎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威  毕大卫  郑琦  祖罡 《中国骨伤》2010,23(5):400-402
有限元分析法(FEA)是一种在工程学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最初应用于模拟并且解决各种工程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物理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由无数个质点组成并且由无限个自由度连续体近似为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集体.后来逐渐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建立了最早的颈椎有限元模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突飞猛进,有限元法在颈椎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利用日益广泛与深入.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21例旁外型或周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镜下激光汽化手术,笔者对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3~65(45.0±9.2)岁。病程2个月~2年。腰椎间盘突出部  相似文献   
5.
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髂前下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supra acetabular spinal pedicle screws and a subcutaneous connecting rod,INFIX)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采用INFIX手术内固定治疗12例骨盆环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38岁;病程均在2周内。按照Young-Burgess分型,其中LC型5例,VS型3例,APC型4例。术前患者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摄片示骨盆环断裂骨折移位。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佳,无相关并发症。12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患者髋部疼痛缓解,X线片示骨盆复位满意,骨盆环形态恢复良好。按照Matta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估,优10例,良2例。结论:INFIX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辉  祖罡  毕大卫  郑琦  陈亿民  魏威  韩雷 《中国骨伤》2012,25(10):807-809
目的:探讨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伴有髋臼前柱骨折的27例患者进行了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固定治疗,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20~61岁,平均35岁。按髋臼骨折Tile分型:A型5例,B型18例,C型4例。对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及螺钉位置进行观测。结果:术后摄骨盆入口位及出口位X线片并行CT检查,所有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复位根据Matta标准:优10例,良15例,差2例。所有骨折愈合,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逆行髋臼前柱螺钉技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以有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结核术后未愈原因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费骏  赖震  毕大卫  沈健  魏威 《中国骨伤》2013,26(6):521-525
目的:分析胸腰段结核术后未愈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术后未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7例;年龄42~65岁,平均51.3岁;初次手术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段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害,其中11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行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移植术。术后2~6个月分别发现内固定松动、融合失败、椎旁脓肿形成及血沉升高而再次入院。予以调整抗痨方案,其中2例予多次脓肿穿刺利福平针局部灌注治疗,10例行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调整内固定治疗。结果:经1~2.5年(平均1.8年)随访。9例最终获得治愈。3例术后2~4个月又发现血沉升高,椎旁脓肿形成再次住院治疗,脓肿培养发现对2种以上药物耐药,调整抗痨方案后,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结论:术前抗痨不充分、营养状况不良,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固定方式不合理,术后病灶引流不畅、抗痨不规则及结核杆菌耐药是造成胸腰段结核术后不愈的主要原因。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局部及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确保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解除脊髓压迫,配合术后有效、足程、规则、联合化疗是保证脊柱结核治愈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对椎体形态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形态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跨伤椎固定(A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3.5±8.6)岁;经伤椎固定(B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4~57岁,平均(42.0±7.4)岁。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随访结束时,分别对两组病例的椎体高度、终板夹角、神经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前A、B两组间椎体高度、终板夹角及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周及随访结束时,两组在椎体高度、终板夹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椎体高度、终板夹角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间在神经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与跨伤椎固定相比,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远期椎体形态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